血压这个重要的医学临床指标,广泛的用来定义和追踪人类多种生命状态,目前30岁以上的家庭基本都必备一只血压计了吧,即便是90后,00后也得买一只孝敬父母,那么在电商上便宜的几十块,贵的动辄几千的血压计到底哪种才是值得购买的?
经过试用市场上从廉价到顶级的产品,我们推荐4种来让你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款,一只好的血压计必须具备下面的条件才会进入比选队伍:
1. 首先是准确度,相对无限接近医学级血压计测量结果才是可以购买的基础,否则无论多么炫酷的外形,无论多么复杂的功能都毫无意义。
2. 易于佩戴和测量,操作难度及精度直接影响血压测量结果,一款操作十分复杂,让你怎么都测不准的机器不适合家庭使用,尤其是多家庭成员共用时。
3. 多功能,基于以上两点,增加更多的功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,例如APP管理,脉搏显示,心率监测,晨间峰值报警等等,辅助功能越多越好。
Top1:OMRON欧姆龙 HEM-8732T 中国行货
优点 | 缺点 |
---|---|
最新芯片+算法,准确度更高 | 价格稍贵 |
中文手机APP+蓝牙管理 | 液晶屏没有背光 |
双人独立数据 | 体积大 |
双色血压警示灯 | 无360度新型臂带 |
臂带正确佩戴检测 | |
平均血压测量 | |
心率显示+心律不齐报警 | |
清晨血压超标警示 | |
电池及AC电源适配器 | |
行货保修2年 |
Top2:OMRON欧姆龙 最新10系列旗舰BP786(美版型号,对应欧洲型号是HEM-7321T) 美亚购买 $65 美元
优点 | 缺点 |
---|---|
美国医生推荐家用第一,准确度最高 | 美亚购买没保修 |
蓝牙+手机APP管理(英文界面) | 没有收纳袋 |
超大反白背光屏幕 | 英文界面 |
双人独立数据 | 更大的体积 |
双色血压警示灯 | |
360度随意臂带及臂带正确指示 | |
平均血压测量 | |
心率显示+心律不齐报警 | |
电池及AC电源适配器 |
Top 3:松下便携式上臂血压计 EW-3108
优点 | 缺点 |
---|---|
小巧便携,适合随身携带 | 没有心率显示 |
行货中文界面 | 无多用户功能 |
大屏幕液晶屏 | 普通臂带,无佩戴提示 |
高压闪烁报警 | 无APP管理 |
90组存储 | |
全国联保2年 |
Top 4: 西铁城上臂式 CH551/552
550/551/552实际上都是一个型号及小改款,都很精准,区别是551/552为黑白同款不同编号,比550多出了平均血压指示,早晚血压键和双用户功能。
优点 | 缺点 |
---|---|
日本本土Kakaku统计销量领先型号 | 无心率测量 |
巧妙设计一体式收纳臂带盒 | 液晶屏没有背光 |
超大中文液晶显示屏 | 无APP管理 |
双人独立数据90组 | 无收纳盒 |
血压平均值指示条 | 普通臂带 |
电池及AC电源适配器 | |
有早晚血压测量 | |
价格低廉 | |
行货保修2年 |
以上血压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,上臂式,我们之所以没有选择手指或者手腕式,是因为其准确度受操作的姿势影响较大,准确度值得商榷,因为上臂式的电子血压计是最接近医用水银血压计的测量方式,而水银血压计是经过医用临床最准确的方式之一。
从下图中可以看出,一个刻度数值的误差都会导致血压的解读区间变化,所以精确的很重要。
除了要求超高的准确度,24Ker认为下列这些贴心的功能也应该是购买时的首选考虑。
一机多用户,使得一台机器可以持续跟踪一个人的记录而不被其他测量人打断,欧姆龙BP786有个贴心的功能是,常按开始键3秒以上可以出现访客模式,这个模式是单次记录而不存储到任何用户记录中。
清晰易读的屏幕,大多数使用者是老年人,眼神不济,字体不但要大,还要清晰,反白的最棒了。
明确的血压预警指示灯,例如OMRON高端的型号都加入了单独的双色LED指示灯,虽然简单,但是醒目有效。
臂带简单易用,对于姿势以及佩戴的要求越简单越好,OMRON旗舰级的最新产品目前都使用了360度硬臂带的方式,对于臂带佩戴位置要求进步一降低而不影响精度。
不规则心率的警示,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
下面我们再看看美国消费者协会的推荐结果,OMRON的产品准确度和易用性均是第一,但是价格高了点,不太便携。
来看看美版BP786的实际测试情况,本来海淘480块可以搞定,但为了省时间淘宝上代购了一只现货,好大一只盒子。密封贴简简单单,没啥激光防伪这类的东西。
拆开后,包装也比较简单,拉出后上部放臂带,下部是电源适配器,中间就是硕大无比的本体,从机身上可以看到厂家的另外型号HEM-7321T。
配件也很简单,大部分都是东南亚生产的,臂带是目前欧姆龙最新硬圈易戴款,型号HEM-FL31,连收纳包都不给,太省了。
最后免费赠送个3~8岁儿童的血压参考表,他们的血压与成人稍有不同,请直接拿走,不谢。
本文最后更新于2017年9月20日